第三八六章 行政区划问题-《大明1805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但是,需要与朝廷联络,需要朝廷批复的事情,肯定会受到影响。”

    朱靖垣突然想到了什么:

    “萧布政的意思是,限制当前衙门办事效率的关键问题,是朝廷的响应速度?”

    萧锦安知道这个话题比较敏感。

    但是也就是这种特殊的话题,才能让这位特殊的皇子亲王真正在意。

    也只有他的这种身份,才能真正插手这种事务。

    如果自己能在这件事情上发挥出作用,才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。

    这对自己未来的仕途肯定是非常有利的。

    于是萧锦安仔细斟酌着语言,小心翼翼的向朱靖垣说明了自己的判断:

    “殿下,随着撤藩设省政策的不断推广,咱们大明的布政使司和府县的数量,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翻了几倍了。

    “曾经的藩国时代,藩国内部的绝大部分事情,都是藩国国王就能决定的。

    “包括秋决复核这种问题。

    “需要朝廷直接回应的问题并不多,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归鸿胪寺处理。

    “藩国变成布政使司之后,有大量的事务都需要朝廷决定了。

    “典型的例子还是秋决复核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就以秋决复核来看,朝廷相关衙门需要处理的复核文件和桉件的数量,也在过去几年中翻了好几倍,甚至十几倍。

    “原本朝廷相应的机构的规模和配置,是应对大明本土直辖的二十多个布政使司的。

    “现在看来,已经不足以应对目前的新局面了。

    “是以属下以为,现在地方撤藩设省的政策已经推进到了一个关键节点,到了应当调整朝廷各部机构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“这种事情,我们地方官本来没有置喙的余地,但殿下却可以。”

    朱靖垣已经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萧锦安说的显然是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自己推行撤藩设省,把藩国变成了布政使司,朝廷的布政使司数量直接飙升了。

    中央朝廷吏部和户部的普通官员,可能已经记不住下面有多少个布政使司了,更加记不住各个布政使司的官员和大致情况了。

    布政使司送来的信息和档桉,这些朝廷机构也已经处理不过来了。

    否则秋决的事情不可能拖到第二年。

    很可能是自己来了南洋,所以相关衙门把南洋的事情挑出来,提前给解处理掉了。

    甚至于,之前新天府的行政效率高,除了有当地本来就是皇庄模式,基层官吏人员密度本来就比其他布政使司要高之外,很可能也有这种朝廷照顾自己管理的地方的因素在。

    这种问题的确重大,也的确不是能够贸然确定的。

    所以朱靖垣跟萧锦安继续讨论了一会儿,询问了更多的细节,就让他回去了。

    然后朱靖垣自己给自己老爹,大明皇帝朱简炎发了封电报。

    直接向中央朝廷确认相关情况的准确性。

    第二天上午,朱靖垣收到了一封长电报。

    朱简炎首先确认了朱靖垣和萧锦安的猜测。

    现在中央朝廷确实处理不过来下属布政使的日常事务了。

    从大规模撤藩设省开始,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很久了,但是最近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前几年被缺少官员的问题覆盖了。

    之前朱简炎自己,以及吏部为首的衙门的人,都理所当然的认为,是朝廷各级衙门的手不够,所以管理不过来了。

    经过了持续几年的全力补充,目前各级官僚的员额上已经基本补全了。

    虽然中低级官员的水平仍然无法完全保障,但最起码该有的职务上都已经有人去干了。

    然后朝廷就发现了,就算是各级衙门都有了人之后,还是管不过来。

    真的是文件太多了,根本处理不过来。

    甚至于,就算是给中央衙署加人,这些人的上级也管理不过来。

    过去,财政相关的部门,内部对应每个布政使司,都会设立一个清吏司。

    现在清吏司数量翻了几倍,分管的官员根本认不清各个司的人都有谁。

    于是,最近吏部提了建议,要求裁撤合并一部分布政使司,扩大一部分布政使司。

    比如把浙江、福建、海东三布政使司合并,将广东、广西、交趾三布政使司合并。

    缅甸、贵族、云南三布政使司合并,朝鲜两布政使司与日本四布政使司合并。

    北直隶正式设立布政使司,北直隶与山东合并,南直隶单独设布政使司。

    大明的南北直隶不是两个省,而一大批“直辖府”,改布政使司能够降低管理压力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吏部的建议,是减少布政使司的数量。.??m

    朱靖垣现在问到行政效率的问题,朱简炎就直接把这个问题抛过来了。

    询问朱靖垣对这个改革建议有什么看法。

    朱靖垣看完之后就开始思考了。

    调整中央朝廷构架,以及地方行政区划,这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