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恶意起神玉显神威-《御红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贾蓉心里是有定计的,他思索片刻,缓缓开口道:“母亲,我在族学中,已经读了三百千弟、四书五经。不敢说已经通晓其中高义,也算能够明白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按照常理,还需要进学二十四史。但我心里也清楚,自己不是读书的种子。不说举人,就是秀才我都可能考不上。所以儿子就想,不若去国子监读上两年书,得个监生的名头,日后也有个体面。”

    去国子监,是贾蓉在养病时候给自己定下的第一步。

    大乾国子监由太祖设立,最初设立是为了使皇族子弟有名师、结英才、通文事、沛武德。后奉乾元帝恩旨,勋贵子弟也可入国子监读书。在乾元一朝乃至乾宁前三十年,国子监都是天下人梦寐以求之地,待遇优厚、伴读皇子、藏书天下……

    不过乾宁后十年,由于乾宁帝贪图享乐,先是削减每年拨给国子监的奉银,后又开创了捐监这一名目。捐监,说白了只要你有钱,就能进国子监镀上一层金。慢慢的,国子监也就不复之前的超然地位。

    到了如今这乾明五年,大乾南北四大书院崛起,国子监便成了个笑话。莫说是皇子,就连勋贵子弟都不愿意去了。规矩多、名师少、监生的名头也难听,愿意待在那里的,不是穷的吃不上饭还要读书的各地穷秀才,就是掏了大把银子,进去镀个金的商人子弟。

    周氏听了贾蓉的话,眉头微微皱起,她也是知道现在国子监情况如何的,于是开口劝道:“我的儿,你莫听那国子监名头大,那可不是个好去处。你若想读书,在家里也可以,何苦去哪里。一月沐休一日,不许带丫鬟婆子,你哪里受得了这苦。”

    贾蓉闻言,笑了笑,开口道:“母亲请放心,古人有言,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我去国子监,也不是真就只是耗尽心血去读那些儒家经义。我听说,国子监中有跑马场、靶场。儿子打算在里面读读书、练练骑射,等到年岁再大点,便出来在军中某个职位。”

    周氏虽然心疼儿子,但也不是迂腐妇人。她见贾蓉心中自有定计,也不再劝说,转头对着贾珍开口说道:“老爷,蓉儿这事你多费心。”

    贾珍听到这话,心里一阵腻歪,阴阳怪气了句,“你们娘俩商量的好大事,最后还要我去跑门路。”

    周氏见贾珍只是抱怨,并未拒绝,也就不理他,转头嘱托起贾蓉在国子监中的事。

    贾蓉不断点头应着,心里却在想另外的事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