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理查德看向后视镜,已经是今天的第三辆汽车牢牢地跟着他们了:“光是车牌号,我们就记下了七八个。” “刚来的时候,我们还不知道是谁在跟踪。” 几天前,理查德等人只知道自己被看住,跟踪,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人在跟踪他们。 是捕鲸人,还是曰本社团,完全没头绪。 直到今天早上,毕方教给了曼迪如何寻找跟踪者的方法,锁定住了一个特别的人。 毕方告诉曼迪,要想确认跟踪自己的是谁,需要在遵循tedd原则的情况下,多管齐下。 所谓tedd原则,即时间(time)、环境(environment)、距离(distance)、行为(demeanor)。 时间:你是否在不同环境中反复见到同一个人或一群人? 为了确定情况是否属实,一整天都要留意时间。 环境:留意到那些衣着或肢体语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了吗? 距离:同一拨人是否会出现在距离很远的两个地点? 例如,这个人是10分钟前出现在社区小卖部的那个戴墨镜的人吗,或许看上去不那么可疑,还是说,他在两个小时前曾出现。 行为:在监视这一领域,“行为”指的是举止与外表。寻找那些服饰或行为无法融入周围环境的人。 经常性更改作息规律或行走路线,以便确认是否被人跟踪。 根据这些,去寻找那些在不同时间、不同地点反复出现的“巧合”。 同时行事要格外小心——要让罪犯相信,他们只不过是不小心跟丢了目标,而非目标有意躲避自已。 最简单的,就是去一家较远的超市购物,排除巧合的可能,以便确认自己是否已被监视——再去别的区域办点事,以此检验自己的推测。 将这些规则记在心里,曼迪成功锁定了一个人。 有碰巧遇上一个会说英语的曰本游客,问他是否认识站在路旁的那家伙,不知道的话,能不能帮他们问一下。 游客并没有太高警惕,反而很乐于帮助理查德等人。 最后得到的答案是。 那家伙是警视厅厅长。 “跟踪我们的不是社团组织,也不是捕鲸人,是警察。”理查德摸了摸下巴,“他们已经把我们当成了罪犯。” “有办法甩到这群家伙吗?老方?支个招?他们就跟老鼠一样烦人!”杰瑞特暴躁地抢过通讯频道,大吼大叫。 他快受不了这种氛围了,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监视。 杰瑞特一直怀疑自己上厕所的时候是不是也被拍了照,倒是会以此来威胁他们推出曰本。 毕方沉吟了一下:“有是有,但你们来做的话不一定能成功,而且警察都出动了,到处都是他们的人,就算甩掉了,要是不打算就此隐蔽起来,你们还是很快就会被找到的。” “我不管,我现在一定要甩掉他们,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!” 毕方点点头,明白杰瑞特的意思了。 这样的行动太过憋屈,大家心里都有火,哪怕很快就会被追上,也要给这些家伙一点颜色看看。 “那你们把手机全部关机。”毕方通过耳麦下达指令。 车上的众人全都照做。 “将电台调至一家位于接受频率外的调频电台。” 曼迪转动旋钮,车载电台很快就变成了滋滋声,没有任何收音。 “怎么样?滋滋声之外,有没有听到滴答声,仔细听。”毕方关掉耳麦,与理查德等人暂时失联。 过了一会,耳麦重新连接。 理查德低沉的声音响起:“有。” 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曼迪惊呼,他相信毕方绝对不是有的放矢,滴答声一定有某种含义。 毕方叹口气。 进入微缩技术时代之后,将具有磁性的跟踪设备贴到车辆上简直是易如反掌。 市售跟踪设备的尺寸大小不一,小型设备只有拇指存储器般大小,而且能够预装在各种环境中,通过发送回显信息追踪移动电话和租赁车辆的位置。 为防止跟丢,所有租来的车辆内部都已预先内置了跟踪装置。 但是,如果遇到心怀恶意的家伙,这些信息的用途就不得而知了。 跟踪设备既可以永久装入车辆之中,也能暂时吸附在车框之上,与卫星、蜂窝基站和服务器进行通信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