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之后的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,逐步在脚掌位置处形成了足弓,这种结构可以使人们在长途跋涉时不会过于疲劳。” “而熊也逐渐朝杂食动物进化,它们既能食肉也能食素,因为要经常长途跋涉地去寻找食物,所以也就保留了五个趾头和跖行性的行走方式,这样的结构行走时非常省力。” 毕方用筷子沾水,在桌面上画出了一个简单的熊掌。 “但是熊却没有进化出人类一样的足弓,所以每只熊都是扁平足,但这不影响熊的奔跑速度,熊在野外追击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0千米。” “熊也可以熟练地用两条腿走路,例如发现高处有蜂巢蜂蜜的话,熊都会选择两足行走方式站立增高获取食物。” “由于需要长时间的跋涉去寻找各种食物,熊慢慢地长出了很厚的熊掌肉垫,并且囤积了大量的脂肪和筋膜,所以许多古人才会对熊掌心向往之。” 绕了一大圈,毕方又将话题绕回了原点。 脂肪历史上就是肉类最好的部分,比如鱼肚、雪花牛肉,肥羊肉。 有着脂肪的地方,才不会像其他全瘦的部位,显得太柴了,味如嚼蜡。 瘦肉嚼起来像木皮渣样,肥肉才是吃肉应有的味道。 更别说是在古代油水不足的情况下了,在重体力劳动者和平民眼中,脂肪肉就会显得格外的肥美。 当然,古代能吃得起熊掌的人,也不会存在什么油水不足,因此熊掌本身一定也有其独特的味美之处,如此才能登上满汉全席的菜单。 “相比较熊的后掌,熊的前掌可是有力的武器和强大的工具了,熊和老虎一样都可以使用掌击,在与其他动物争斗或者捕猎时,熊会站起身来使用掌击,边扇边抓,熊的前肢力大无穷。” “许多熊在捕鱼、挖土豆红薯时都是依靠前掌的力量。” 毕方咬着筷子,心中也较为期待。 熊本质上是一种进化的相当成功的生物,棕熊的战斗力甚至可以和大型猫科动物西伯利亚虎相互抗衡。 它们有非常宽阔的肩胛骨,无论是肱骨、尺骨和桡骨都十分的粗大,可以承受撞击和撕咬,并且身上的肌肉量非常大,达到了80%左右。 肩部、腰部、前后肢基本都被厚实的肌肉所覆盖。 也就自己这样的非常人才能做到一对一单挑,换成普通猎人,几乎都是九死一生。 说完这一大圈,一股浓厚的酱汁味突然传来,毕方微微仰头,一个大盘子最先顶开棉帘。 一个多层木盘上,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肉块。 服务生将其一个一个端放在毕方的桌子前, 照烧,炖煮,炭烤,天妇罗,麻辣,清蒸,足足六种菜式。 不得不说,曰本料理和中国菜系其实还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。 【没有刺身的我不是很认同(狗头)】 【饿了】 【晚饭时间到!】 毕方拆开筷子,先插入了照烧中。 精通于荒野求生和狩猎的毕方,对于如何做菜就显得有些生疏。 居于荒野,基本上只有煮和烤两种比较擅长,调味料顶多撒上一把盐,根本不可能搞到层次更为丰富的酿造类调料。 筷子很轻易的插进肉中,轻轻一拨,肉丝分明,肉煮的十分软烂,看上去十分晶莹,有点像是红烧肉的变种。 毕方感觉照烧和红烧这两种都差不多,都是咸甜口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