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一连十几天的时间,李建勋和其他工程师、技术员在厂里奋寝忘食,势必要把新型炼钢炉打造出来。 当然,打造出来还不算完,这仅是第一步。 后面还有数百次的反复实验和指标测试,完成所有的测试并且指标达成后,才能试运行。 试运行无误后才能大规模推开,研发新技术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那么简单的。 “李科长,钢液里化学成分和温度存在角度的不均匀怎么办?” “转炉喷射枪下,看看有没有没能旋转的死角,把死角进行封闭就行了。” “李科长,气体消耗和你计划书的上数据有轻微出入,这个不要紧………” “不行,必须严格控制在我提供的数据以内,你看看你气体流量和压力阀数值匹配好了吗?多调试几次。” 下面不断有工程师和技术员过来询问,李建勋都不需要实地去看,直接就把问题给解决了。 起初还有两个外厂工程师不信服,以为李建勋纯粹在装逼。 结果当他们按照李建勋的方法去调整后,竟然直接成功。 “天呐,简直神了。” “这就是机械工业的魅力吗?” 一次是这样,十次还是这样。 这是巧合吗? 当然不是,这是实力! 空闲之余,王恒坚一些还在探索中没得到答案的问题,都开始问李建勋了。 李建勋当然也是知无不言,王恒坚问的这些问题在后世都被攻克了,对他来说没有丝毫的难度。 其他工程师看到王恒坚这种泰山北斗级的人物都向李建勋请教问题,更是对李建勋佩服的不要不要的。 对全体工程师来说,他们从未见过李建勋这种经验如此“丰富”的人,也从未经历过这种所谓的“研发”。 这些工程师以往搞研发都是,遇到问题开会研究攻克,然后再继续研发。 又遇到问题了,又开会研究攻克。 有时候,一个难点要一个月才能解决。 解决完了以后,还得看后面改动的操作和前面这个解决方案能不能匹配起来。 李建勋这倒好。 这哪里是“研发”呀? 第(2/3)页